top of page


糖鐵時代紀事
荷西時期
日治時期
1902年
1907年
1909年
糖鐵開始載客。

1960
年代後期
1982年
1990年代
各糖廠快速關閉,許多鐵道開始廢除。
2001年底起
部分糖廠開始轉型行駛觀光小火車。
糖鐵簡介
名稱由來
糖鐵又稱作五分車。名稱的由來乃是因為甘蔗專用鐵道的軌距寬僅 76.2 公分,為國際標準鐵軌的一半,所以叫做「五分車」。
線路類別
糖鐵在平廣的嘉南平原上, 多呈橫向完整的「樹狀結構」,有一條聯絡縱貫鐵路的「樹幹」並連接各樹枝集中到各糖廠。
糖鐵線路又可分為原料線及營業線:
原料線:指載送甘蔗為主的線路,通常使用12公斤重的鋼軌,沒有鋪設道碴。
營業線:指載送旅客與貨運為主的線路,線路標準較高,通常使用15公斤重的鋼軌,同時會鋪設道碴。
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的枝幹
五光社區所在的五分車線路,運送甘蔗的目的地為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。
台中營業所位於現今台中市東區,1912年建廠、1993年關廠。現經過修復後,為免費對外開放參觀之場所。
以過去製糖產業為主軸,見證台中產業文化變遷;並定期舉行展覽及工作坊。
現在的糖鐵
觀光五分車
虎尾馬公厝線
馬公厝線,位於臺灣雲林縣虎尾鎮至褒忠鄉為台灣唯一還在使用的五分車鐵道。
2001年底起, 烏樹林糖廠開始轉型行駛觀光小火車,接著溪湖、蒜頭、新營、南州等廠陸續跟進。




公路發達,糖鐵開始萎縮。








臺灣人自行製糖,單位為「糖廍」。
引入現代化糖業生產,禁絕糖廍,改為大型財團經營的新式製糖廠,糖鐵也應運而生。
台灣製糖株式會社「橋仔頭第一工廠」設立,正式揭開新式糖廠的盛世。
自夏威夷引進76.2公分軌距的輕便鐵道,做為連結原料區與糖廠間的鐵道。
「北港糖廠嘉義線」結束客運,從此糖鐵載客正式走入歷史。
bottom of page